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

比薩的由來?


比薩是誰發明的??

是因為什麼原因而發明出來的??

拿坡里來自披薩的故鄉

拿坡里源自義大利文Napoli,這個位於義大利西南部的海港,向以美麗的海灣聞名於世;也有人以它的英文名Naples音譯成「那不勒斯」。而這個全義大利最有活力、最熱情的城市,正是披薩、義式蕃茄醬的發源地。

披薩事典

義大利的披薩來自位於南部坎帕尼亞省(Campaina),著名美食之都拿波里(Napoli)。因濱臨地中海,海產資源豐富,除了新鮮美味的海鮮,特別是出產粉嫩甘甜的蕃茄、柔軟滑順的莫札瑞拉起司,不僅是可口的義式開胃前菜,更是披薩最佳應用材料主要來源。
披薩歷史

披薩的起源,要從佛卡夏(Focaccia)麵包開始說起,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義大利平民麵包,其源自於中南部很像麵包的食物,其原料是利用小麥粉、鹽、橄欖油、酵母等,充分混合發酵後火烤,中世紀的拉丁語(Focas)代表火的意思,而(Focacia)示意著”用火烤的東西”。
所以使用火燒烤過得以保存、便於運送,最初是和起司一起食用,陸續又因人們喜愛的口味加入了肉、魚、貝類搭配食用,可是這樣的做法並未顯出特色,總覺得還是缺少了些什麼,因此藉著當地豐富的特產,各式各樣食材加入料理製作而產生無窮變化。
緊跟著開始用蕃茄料理是十八世紀初的時候,所以在十六世紀時期所產生的披薩和佛卡夏的做法相近且密不可分。不過現今的佛卡夏麵包,有的是將蔬菜、火腿夾入兩片佛卡夏之中一起食用。

因此佛卡夏麵包可說是披薩始祖,現今佛卡夏麵包也廣為在義大利鄉間流傳。

pizza並不是來自中國的餡餅

補充

披薩紀事

披薩在十九世紀末正式於歷史上登場。傳說將披薩這樣食物打開知名度,深受十九世紀時期義大利的瑪格利特王妃影響,她對平民所吃的披薩非常有興趣,於西元1889年六月拿波里有一位披薩師傅名為竇.納法耶里.耶波紀多,他為了表示對皇室敬意,所以利用,將番茄、羅勒、莫札瑞拉起司,呈現紅、綠、白義大利國旗概念代表創作,並命名為”瑪格利特披薩”,因此讓披薩成為拿波里

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

棺材板是怎麼來呢?


棺材板始創於許六一先生
年輕時代的許六一,對於烹調有極高的興趣。台灣剛光復,西餐也隨著美軍駐地散佈在南台灣。
許六一因曾習於西餐的烹調,發明了棺材板。所以,不論它的取材─土司以及吃的工具─刀叉,都可說是極具西方的色彩。而棺材板的起名,又有一段極為有趣的故事。
棺材板原名為"雞肝板"。在40年代,雞肝等內臟是屬上等食材。因此,許六一遂採用雞肝為其主要內餡且將之命名為雞肝板。味道鮮美的雞肝內餡好比法國的傳統美食鵝肝醬。而這一特殊點心,在當時已十分受歡迎。過往食客,不論本地或外鄉人,一到沙卡里巴必定點雞肝板來犒賞自己的五臟廟。
棺材板的起名
有一天,台大考古隊來到沙卡里巴【盛場老赤崁】點心店品嘗雞肝板。大家對這似西點的食物,讚譽有加。而考古隊與許六一先生閒聊之際,一位教授先生忽然說『這雞肝板形似我們正在挖掘的石板棺』。而生性樂觀開朗的許六一先生,聽完後,爽朗地說『那從此我的雞肝板就命名為棺材板吧!』。
因此,這有點聳聽的名號─【棺材板】叫響了台南的傳統美食!

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

臭豆腐是怎麼來的呢

新鮮豆腐怎麼變成臭豆腐呢?清光緒年間,北京前門外延壽寺街有個叫王致和的讀書人,家裡經營豆腐作坊。有一次,做了太多豆腐,沒賣出去而發了霉,捨不得扔掉,他嘗試在發霉的豆腐上撒鹽和辣椒粉,抬到後院放著。有一天,王致和到後院讀書賞花時,無意中發現豆腐上的霉不見了,他覺得很奇怪,嚐了一口頓覺味道醇美,非常地可口。從此臭豆腐「臭名遠揚」,遍及尋常百姓家。更奇的是,王致和還因臭豆腐而踏入仕途,飛黃騰達起來。話說有一年王致和參加順天府鄉試,他打開考卷,只見是一道「知味下車」的試題,他想到了自家的「臭豆腐」,便獨出心裁地寫了一首五言詩,題為〈國香臭豆腐〉:



明言臭豆腐,名實正相當;

自古不釣譽,於今無偽裝。

撲鼻生奇臭,入口發異香;

素醇饒回味,黑臭蘊芬芳。

珍饈富人趣,野味貧者光;

既能妖容賽,更可佐酒漿。

餐饌若有你,宴飲亦無雙;

省錢得實惠,賞心樂無央。



主考官見到這份答卷,勃然大怒,斥責王致和玩世不恭,還要拿他問罪。朝廷大臣張之洞得知此事,不以為過,反而疏通說:「眾舉子見試題為『知味下車』,多以詠酒為詩,千篇一律,枯燥無味。獨該生以臭豆腐命意,格調迥異,詞旨豁達,自當另行計議。」同僚李慈銘等人也贊同此議。於是王致和便以一首臭豆腐詩得中舉人,放任奉天府鐵嶺知縣,後來又升遷到河南衛輝知府之職。張之洞又特地為王致和的臭豆腐舖書寫牌匾「素醇坊」,黃體芳也送一匾「臭名遠揚」。臭豆腐,得到了朝廷命官的認可,從此身價大增。後來,這種異香撲鼻的臭豆腐進至皇宮,成為御膳。民間老百姓,更是家家戶戶具備,成為一種獨特的風味小吃。

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

蚵仔煎的製作方法與由來





許多台灣小吃,其實都是先民困苦,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,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,蚵仔煎據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創意料理。


它最早的名字叫「煎食追」,是台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,是以加水後的番薯粉漿包裹蚵仔、豬肉、香菇等雜七雜八的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。


關於它的起源,有一則有趣的故事。民間傳聞,西元一六六一年時,荷蘭軍隊占領台南,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,意欲收復失土,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,荷軍在一怒之下,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,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,索性就地取材將台灣特產蚵仔、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,想不到竟流傳後世,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。不過,中國大陸出版的書籍,卻有將蚵仔煎列為福建小吃的記錄,這是另一種起源的說法。

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

咖哩飯是怎麼來的呢?


源自於南印度的坦米爾語(Tamil),指的是「調味汁」的意思。 ... 斯里蘭卡喜歡在研磨香料前加上烘烤的手續,味道與顏色都比印度來得重,所幸斯里蘭卡咖哩幾乎少不了椰奶的存在,多少可以調和一些辛辣的味道。至今咖哩流傳各國也演變出不同口味 適合當地的口感的咖哩 甜的 香的 辣的 等...

在印度並沒有所謂咖哩粉或咖哩塊這種東西,「咖哩」一詞,在當地其實指的是「將各種香料混合烹煮」的意思。所以,印度人烹調咖哩時,往往料理檯上一字擺開各式各樣的香料,一種抓一點往鍋裡丟,每一家都有自已的私房味道與秘方。

咖哩的組成香料非常多,當地的飲食文化會影響香辛料的選擇,例如道地的印度咖哩,丁香、小茴香子、胡荽子、芥末子、薑黃粉與辣椒幾乎是少不了的,優格也是其中的常客;泰國與馬來西亞等南洋國家則經常添加椰漿、魚露、香茅、羅望子與月桂葉等南洋風佐料。因此香辛料的成份與比例的不同,所調製出來的咖哩也各自擁有獨特襲人的香氣與味道。

亞洲的日本也是個酷愛咖哩的國家,不但以咖哩飯的形式成功地融入一般人的日常飲食中,也發展出屬於日式風味的獨特咖哩口味。與印度咖哩不同,加入各式蔬果烹煮與小麥粉或麵粉勾芡的日式咖哩醬汁呈濃稠糊狀,入口滑順,沒有印度或是南洋咖哩來的辛辣,卻多了蔬果的甜味,口味上較溫和。此外,日本人將咖哩香料粉摻入麵粉與油脂製成咖哩塊,使得咖哩食用起來十分簡便,加上咖哩塊到處都買得到,形成了許多人對於咖哩的基本印象,甚至還有人誤以為咖哩源自於日本。